我个人在西安经天咨询从事咨询行业数年,编写、参与过不少的项目。这几年我自己也慢慢开始思考和审视,自己所从事的咨询行业到底是怎样的?我查找了一些资料和平时工作中的一点体会心得,对工程咨询行业有了以下简单的认识和总结: 一、我国工程咨询业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直到实行**以前的30年间,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管理体制的束缚,中国一直没有独立的工程咨询业,也不存在工程咨询专业市场。所有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几乎都是由不同形式的项目筹建机构自行承担,少数特殊项目的部分前期工作(主要是工艺技术方案编制和经济技术分析)则由建设单位请专业对口的勘察设计单位来做;而项目建设的管理,则主要是采取派驻施工现场“甲方代表”的方式来实施。 1982年,原国家计委明确规定把可行性研究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开始了我国在建设领域中推行工程咨询服务。 于1992年成立中国工程咨询协会,标志着我国工程咨询行业正式形成,1994年原国家计委先后颁发*2号令和*3号令,对工程咨询单位性质定位和实行资格认定,使工程咨询单位的发展及其管理更为规范、科学,从而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的工程咨询机构。 1992年之后随着我国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工程招投标制度和建设监理制度的逐步推行和完善,中国的工程咨询市场日益扩大并渐趋规范;可行性研究、工程监理、造价咨询、工程预决算等成了工程建设的*程序;工程监理、造价咨询、技术顾问等各种不同专业的中介服务组织应运而生,中国工程咨询业得到*的发展。但这个时期的工程咨询业务由于推广普及不足,还没有得到社会各投资主体的普遍认可,其业务主要是针对国家重点项目,行政机关投资项目和外资投资项目,承接一些政策强制性的业务,中国的工程咨询市场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运作。 二、工程咨询业存在的差距 1、认知方面的差距。工程咨询行业目前主要的咨询业务还是一些国家投资项目和外资项目,对于国家投资项目由于投资体制的改革,在审批、基建程序上要求需要通过工程咨询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工程建设需要进行监理、造价、招标等一系列工程咨询工作,因而产生了工程咨询服务市场,初始市场的产生来源于政策强制性要求而不是单纯的市场需求,许多咨询公司提供的咨询服务不是很严格的从专业上为项目法人单位把关,而是为了完成某种程序,因此一些可行性报告变成了可批性报告,影响了工程咨询的声誉。大部分的投资主体仍然没有意识到工程咨询的重要性。而一些外资投资项目,则由于对国内工程咨询公司的不信任而聘用国外的咨询公司。由于对工程咨询业缺少深入系统的研究和必要的传播,工程咨询业没有树立起应有的地位和形象,因此中国工程咨询业还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2、服务范围和质量方面的差距。中国工程咨询业现阶段的主要工作还是一些单项的工作,如为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服务、建设阶段的施工监理等,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等工作尚未普遍开展,还缺乏提供全面工程技术服务的专业能力,工程咨询人员普遍缺少项目统筹管理和经济、商务、法律方面的系统知识和综合协调管理能力,导致在项目总体规划、全过程综合管理、市场调查、经济评价、风险分析等工作的不足,影响项目咨询的整体性和科学性。 3、咨询单位体制上的差距。按照市场经济原理和国际惯例,工程咨询单位是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独立市场主体,即其客观独立性是**属性,是科学、公正的基础和首要条件。纵观各国情况,一般都没有管理工程咨询的行政机关部门,而是通过法制来规范市场,借助自律性的行业协会来约束咨询工程师自身和整个行业的市场行为。中国的情况则不然,专业咨询公司、综合性咨询公司、监理公司等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作为中介服务的工程咨询业,不仅直接由行政机关部门来管理,而且目前还处于政出多门、管理多头、条块分割的状况。国际上工程咨询公司不论规模大小,实力强弱,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既不属于行政机关部门,也不依附于其他经济实体,不与承包商、制造商有利益关系,以其独立性、公正性**社会。